截至 2 月 4 日 24 时,漳州确诊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中,有 1 例的确诊过程,极其罕见,堪称漳州版福尔摩斯式破解感染确诊迷局!
该例确诊的患者叫郑某某,确诊背后又经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医护团队进行了哪些详细的分析?
福建日报新媒体 · 闽南网记者独家采访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小组副组长、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林立,为你拨开层层迷雾。


今年 32 岁的郑某某,确诊前,有武汉居住史。据介绍,1 月 22 日,从武汉回到漳州,出现发热,伴随鼻塞、流涕、乏力,体温测量为 38.5 ℃,经 " 布洛芬、酚麻美敏 " 对症治疗未见改善,进一步用药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
1 月 27 日,漳州天气多云到晴,有分散小雨。原本发热等症状已改善的郑某某,因受凉了,其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 39 ℃,仍感乏力、肌肉酸痛。
1 月 29 日,郑某某到漳州市医院门诊就诊,经血常规、CT 等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均低于正常值。而其胸部 CT 自阅片双肺下叶炎症病灶。当天,他收住于漳州市医院应急病房区单间隔离间治疗。
入院后,漳州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小组组长蔡铭智,副组长、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林立指示,该例患者近期有武汉居住史,发热、胸部 CT 表现为外周多大磨玻璃样渗出病灶,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予以联合抗病毒治疗。
按常规,需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阳性 , 才能最终确诊!因此郑某某仅被列为高度疑似病例!


郑某某被列为高度疑似病例,那最终检测结果又如何呢?
为了尽快找出答案,帮助加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漳州市医院调配人手,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病毒检测工作,医护团队更是克服多重困难,主动放弃了春节假期,开展疫情防治工作。
1 月 29 日,正月初五,运转近一周的应急病房,繁忙中有条不紊。按照要求,医护团队开展第一次检测,不过经查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却为阴性。
" 从影像学看,像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会不会是检验误差?" 林立说,检测结果为阴性有很多种可能,还包括本身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或该病毒狡猾导致未检测出或检测操作不规范等。
" 我们医护团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林立对记者说,他推测是新型冠状病毒太过 " 狡猾 "," 隐匿 " 太深。
为了弄清问题,1 月 30 日,他带着疑问,并与团队开展第二次咽拭子检测,但检测结果仍为阴性。
在检测结果为阴性面前,医护团队依旧没有放弃努力,按照该院 " 避免漏诊、精细诊治 " 的精神,继续排查。
据了解,检测过程复杂,包括信息录入、样本送检、结果分析等环节。而这个过程,如果防护不到位,极易感染。
2 月 1 日,医护团队继续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与此同时,还开展流感、副流感病毒检测。
林立告诉记者,在早前确诊的 13 病例中,基本一次检测就出结果。遗憾的是,这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再次复查咽拭子仍为阴性。


患者郑某某复查胸部 CT 双肺磨玻璃样渗出病灶较前增多,患者多次查咽拭子阴性,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该何去何从?
" 不放弃每一种可能。" 根据漳州市医院防控指挥部关于争取不能漏诊一例患者的指示,林立表示,根据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病史,结合该患者胸部 CT 表现仍高度怀疑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展期表现,虽多次咽拭子阴性,仍不能排除假阴性可能。秉持 " 避免漏诊,减少疫情扩散传播 " 的精神,医护团队继续送检咽拭子进一步排查确诊。
2 月 2 日,经过前四次咽拭子检测阴性,第五次送检 CDC 咽拭子,最终查出呈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经专家讨论,直至昨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目前,郑某某高烧已退,咳嗽、胸闷等症状已好转,病情稳定,还在进一步治疗观察中。
漳州市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小组组长、院长蔡铭智介绍,该院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疑似病例积极进行排查确诊,对确诊病例进行细致的诊疗及人文关怀,进一步把从严防控与有序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诊治工作。
(福建日报新媒体 · 闽南网记者 李昌乾)